2025年,全球無損檢測(NDT)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預計達275億美元,中國以超40%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增長引擎,年增長率高達12.8%。在技術創新與綠色轉型的雙重推動下,行業正經歷從傳統檢測向智能診斷、從單一領域向多場景應用的深刻變革。5月在上海召開的ACCSI2025第二屆無損檢測技術創新發展論壇上,近百位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前沿技術與未來趨勢,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技術突破:光子計數CT與太赫茲成像引領創新浪潮
本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魏存峰研究員發布的光子計數能譜CT技術引發廣泛關注。該技術采用多能探測器,可同時捕捉多個能量范圍的X射線信號,物質分辨能力較傳統CT提升3倍以上。'我們研發的微納能譜CT已突破1微米檢測精度,成功應用于半導體芯片封裝缺陷檢測和考古文物無損分析。'魏存峰表示。這種技術使電子元器件內部的微小氣泡、虛焊等缺陷無所遁形,推動半導體檢測領域效率提升60%。
天津大學何明霞教授團隊帶來的太赫茲成像技術則展現了非接觸檢測的獨特優勢。'太赫茲波對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穿透性,可精準識別風電葉片內部的分層缺陷和航空復合材料的結構損傷。'何明霞指出,盡管目前設備成本較高,但隨著產業化推進,該技術有望在新能源和航空航天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上海卓茂科技同步推出的XCT8500工業CT設備,憑借2微米微焦點射線管和AI智能分析軟件,已成為汽車電子檢測的標桿產品,缺陷識別準確率達99.2%。
應用拓展:氫能與儲能領域打開千億市場空間
在新能源轉型背景下,無損檢測技術正加速滲透氫能、儲能等新興領域。中汽中心于9月發布的'氫能技術驗證HyTA'項目,針對燃料電池系統制定了2000小時動態循環測試規范,要求電堆電壓衰減不超過3%。'我們建立的H2DNA數字化平臺已收錄1500余款氫能產品檢測數據,為行業提供標準化的質量評估依據。'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中國能建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發的300兆瓦級儲能電站檢測系統,可實時監測管道應力和設備運行狀態,保障電站安全穩定運行。
半導體領域同樣需求旺盛。睿奧檢測推出的RE2300 X射線檢測設備,以5微米超高精度實現晶圓鍵合缺陷檢測,在國內半導體工廠的滲透率已達41%。'隨著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檢測精度要求從10微米降至2微米,我們的設備通過搭載全矩陣捕獲技術,已滿足先進制程需求。'睿奧檢測技術總監表示。
生態構建:政策與國際合作雙管齊下
政策層面,市場監管總局正在修訂《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考核規則》,擬將AI檢測、數字射線成像等新技術納入考核體系。歐盟同步實施的EN ISO 9712:2024標準,要求2027年前機械制造領域數字射線檢測覆蓋率達到80%。'標準升級倒逼行業技術革新,我們的電磁超聲檢測設備已通過歐盟CE認證,出口量同比增長55%。'湖南鐳目科技國際貿易部經理透露。
國際合作呈現多元化態勢。美國ASNT與沙特ITQAN研究所合作建立中東地區首個NDT認證培訓中心,計劃年培養持證人員2000名;10月將在奧蘭多舉辦的ASNT 2025年度會議,將聚焦AI缺陷識別和海底管道機器人檢測技術。歐洲A4A NDT論壇也宣布邀請SAE國際主席Robert Ireland擔任 keynote speaker,探討航空航天檢測標準的全球協同。
未來展望:產學研協同邁向高質量發展
蘇州無損檢測協會常務副會長沈明奎在論壇總結中強調:'行業正處于技術重構的關鍵期,需要產學研用各方深化協同創新。'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智能檢測設備市場占比將超過60%,中國企業在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有望提升至50%。面對人才缺口和數據安全等挑戰,行業正通過VR培訓平臺和本地化數據中心建設積極應對。
從實驗室的微觀檢測到新能源電站的宏觀監測,無損檢測技術已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火眼金睛'。在智能化與綠色化的雙輪驅動下,行業將持續突破技術瓶頸,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為全球工業安全與創新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版權所有 :上海豐赫佳業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豐赫佳業